【修行之路】自私一定是错的吗?
04-05 12:00

我们常听人说:“现在的人越来越自私了……”“年轻人都这么自私自利……”

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带有负面评价的意味。但是,从世间的角度上看,“自私”是正常的,自利也是正当的,因为人如果不自私、不自利,恐怕很难生存下去。

因为这“自私”的用意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,以求得立足的空间、生存的机会,延续自我的生命。

因此说自私自利并不一定错,但是,自私自利好吗?

通常,我们对别人的状况都能够分析得很清楚,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,凡是对他人的批评、指责、要求,都能说得头头是道。虽然说:“知己知彼、百战百胜”,但事实上,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困难。因为人的眼睛、耳朵都是向外看、向外听,很少有人会向内看、向内听;如同伸出手来,都是指着你、指着他,指东、指西,很少是指往自己的良心,或者是聆听自我内心审查的声音。

这种低级的、狭小的凡夫境界制约着自私的小我,所以自私的我有自私我的境界,有自私我的障碍,有自私我的苦恼和痛苦。

自私自利的结果,就会造成佛法所说的“我执”,衍生一切的烦恼。

佛法里说,一切痛苦的根源,从自私自利中产生;一切快乐的根源,从利益众生中产生。痛苦和快乐的分界线就在这里,自私自利的人,自己痛苦的同时,也给众生带来痛苦;利他的人,自己快乐的同时,也给众生带来快乐。

所以,学佛要做的,是建立以愿力为动力的活法,摆脱自私、狭隘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,分享给一切众生,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;也就是说,凡事均先想到大众,无私地奉献给大众。而在大众得到自己的帮助和利益之后,既不邀功,也不会希望求得回报,这也就是“菩萨道”的精神。

学佛,是不断摆脱内心的无明、执著、贪嗔、串习,以清净善愿、出离心、菩提心为人生的方向和动力,希求并践行智慧、觉醒、慈悲、利他。

所以,佛教既是一种文明,也是一种生活;既是行为准则,也是人生价值观。我们将这个小我的生命,在佛菩萨的教导下如是去行持,就能克服自私的小我,可以带着广大的宇宙观行走于人间。


版权声明: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

已显示全部数据
版权所有@2021功德文化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